
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启动,申论作为笔试两大核心科目之一,一直是考生备考的重点与难点。很多考生对申论的认识停留在“写作文”层面,实际上,申论考察的是公务员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能力。本文将从本质、内容和备考策略三个维度,为你揭开国考申论的神秘面纱。
一、国考申论究竟考察哪些核心能力?
申论并非单纯的写作测试,而是通过考生对材料的分析、提炼和表达,检验其是否具备公务员岗位所需的四大核心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能否快速抓住材料主旨,理解复杂社会问题的本质?例如,2024年真题中关于“基层治理创新”的材料,需要考生从村民议事会、智慧社区等案例中归纳共性问题。
2.综合分析能力: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分析“乡村振兴中人才流失”现象时,需结合政策背景、经济结构、文化观念等多维度思考。
3.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答案必须基于材料逻辑,而非主观臆断。例如,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需从优化公共交通、完善路网规划等材料中提取可行方案。
4.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语言规范、逻辑清晰。2025年大纲特别强调“用词准确性”,避免口语化表达,如将“政府服务不好”改为“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二、申论试卷如何分级分类?
2025年国考申论试卷首次采用三类分级模式,精准匹配岗位需求:
1.A类卷(省级及以上):聚焦宏观政策分析,如“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等,要求考生具备全局思维。
2.B类卷(市县级):侧重基层实务,例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可操作性对策。
3.C类卷(行政执法类):突出法治思维,材料多涉及执法争议、普法宣传等场景,如2024年“城管与摊贩冲突调解”案例,考查依法行政能力。
备考关键:报考时需仔细核对职位对应的试卷类型,避免复习方向偏差。例如,报考税务局的考生需重点关注C类卷中“税务执法规范化”相关内容。
三、备考策略有哪些关键点?
申论高分并非一日之功,需分阶段系统规划:
1.基础夯实阶段(1-2个月)
精读政策文件: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炼高频关键词(如“新质生产力”“社会治理共同体”)。
分析真题逻辑:以近三年国考真题为例,拆解材料结构,标注关键句与数据,训练“材料为王”的思维。
2.强化提升阶段(3-4个月)
专项突破训练:针对薄弱环节(如公文写作、大作文开头),每日完成1篇限时练习。例如,学习“倡议书”“调研报告”等15种法定公文格式。
积累素材库:建立“政策热词+典型案例”双库。例如,将“枫桥经验”“接诉即办”等基层治理案例分类整理,用于论证环节。
3.冲刺模拟阶段(考前1个月)
全真模考演练:每周六上午9:00-11:30模拟考试环境,严格计时并对照评分标准复盘。
热点预测定向突破:关注2025年新出台政策,如《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数字政务”相关内容,预测可能的命题方向。
国考申论的本质是考察“用公务员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其盲目刷题,不如从理解材料逻辑、锤炼政策语言入手。记住:申论高分没有捷径,但掌握规律的考生,往往能事半功倍。
【图片】一对一考公规划咨询推广-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