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工集团到底是央企还是国企?”网络上类似的提问常年不断。有人把它与“央企名录”对照,发现名单里并没有徐工;也有人看到官方报道中“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字样,便认定它是央企。事实上,这两种理解都只说对了一半。要厘清徐工的身份,需要先分清“央企”与“国企”在管理体制上的差异,再结合徐工的股权结构、监管归属、改革历程逐一拆解。
一、从概念出发
在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国有企业”是大概念,按出资人不同可细分为“中央国有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国务院gzw直接监管的97家(截至2024年6月)企业被简称为“央企”,其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设区市国资委出资的,则统称为“地方国企”。换句话说,只要最终出资人是政府,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性质上都属于“国有”,差别只在管理链条。因此,判断徐工集团身份的关键,是找到它的最终出资人。
二、股权穿透
1.控股股东: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工集团”)是徐工机械等核心上市平台的母公司,由徐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持股。
2.实际控制人:徐州市国资委对徐工集团行使出资人职责,人事任免、重大投资、战略考核均向市政府报告,无需报国务院gzw审批。
3.央企名录比对:国务院gzw官网公布的央企名单中,并未出现“徐工”字样。
由此可见,徐工集团的资产终极所有者是徐州市政府,而非中央政府,因此属于“地方国有企业”。
三、改革视角
1.行业地位特殊。徐工连续多年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五,体量、技术水平和出口规模在国内均居第一方阵,常被媒体称作“国之重器”,容易让人产生“央企”联想。
2.国家战略项目多。徐工承担了“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30余项国家级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40余项。这些项目通常由央企牵头,徐工作为地方国企却深度参与,进一步模糊了身份边界。
3.混合所有制改革。2018年徐工被列入国家“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名单,2024年完成集团层面的混改,引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信产业基金等战略投资者,股权结构更趋多元,但国有资本仍保持控股。由于部分战投带有“国字头”,外界容易误判为央企注资。
以上就是有关【徐工集团是央企还是国企?是国企】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大家参考,徐工集团不是央企,而是一家由徐州市gzw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地方国有企业。它之所以常被误认为央企,既源于自身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显赫地位,也与承担多项国家战略任务、参与混改后股东多元化有关。
【图片】央国企1v1规划推广-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