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 预算外资金及其管理
重点:预算外资金的性质、特点、范围及概念,这部分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要特别注意它在实际运行中的双重作用——既可能成为地方发展的助力,也可能因监管不到位滋生问题。管理方面,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掌握如何平衡灵活性和规范性。
难点:预算外资金的运动分析是关键难点,教材从纵向、横向、综合三个维度展开。先要理清三个核心结论,再guān注细节,比如支出分类的常见类别,以及需要优化的三类比例关系。这些细节容易被忽略,但直接影响实际操作。
补充: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历史演变,能帮助更直观地理解现状。比如早期的形成背景和逐步规范的过程,对后续政策调整有参考价值。
第十四章 预算管理体制
重点:中央与地方的财权财力划分是核心,这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公平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是框架,而分税制则是具体落地的关键。要清楚分税制在事权、财权划分和税收返还上的操作逻辑,以及它如何解决以往体制中的矛盾。
难点:分税制的复杂性在于它涉及多方面调整,比如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如何设计税收返还机制。同时要理解改革背后的动因,比如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等。这些内容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才能真正掌握。
补充: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史中,“分灶吃饭”的包干体制是重要节点,它的优缺点对后续改革有直接影响。外国的预算管理经验可以作为对比参考,但需注意国情差异。
总结:这两章内容看似抽象,但实际关联到财政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学习时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比如通过分析身边公共资源分配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重点部分反复梳理,难点部分多做笔记,最后用实际案例检验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