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后台好多留言问:“事业单位退休后养老金到底咋算?”其实这事儿直接影响退休后能不能逛超市不心疼、旅游敢买单,2025年政策延续之前的框架,但细节得抠准。作为刚帮家里老人理完养老金的“过来人”,今天小编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拆解,帮你把“未来的钱”攥在手里!
一、事业单位养老金由哪几部分组成?
事业单位养老金不是“一笔钱”,而是四部分凑起来的——基本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基本养老金是“主菜”,包括基础养老金(跟社平工资、你缴了多少年、缴多高基数挂钩)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你自己每月抠出来缴的钱,攒够几十年按月发);过渡性养老金是“补以前的”,给2014年事业单位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算你没实际缴费但认工龄的那部分;职业年金是“额外福利”,单位缴8%、你缴4%,退休后按月领,相当于“第二养老金”。比如隔壁医院的老周,改革前干了12年,改革后缴了23年,这12年就给他多算了过渡性养老金,每月多拿小一千。
二、2025年事业单位养老金具体咋算?
直接上“干货公式”,照着套就能算出自己大概能拿多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社平工资+你历年缴费的平均工资)&pide;2×总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你个人账户里攒的总钱数&pide;计发月数(60岁退休是139,55岁是170,越晚退休分母越小,领得越多);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社平工资×你改革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一般是1.3%,各地可能差一点);
职业年金=(单位给你缴的总钱+你自己缴的总钱)&pide;计发月数。
举个真实例子:我老家叔叔2025年60岁退休,社平工资6800元,他历年缴费的平均工资是8160元(一直按社平1.2倍缴),总缴费年限38年(其中视同15年),个人账户攒了15万。算下来:
基础养老金=(6800+8160)&pide;2×38×1%=2979.2元;
个人账户=15万&pide;139≈1079.14元;
过渡性=6800×15×1.3%=1326元;
职业年金=(6800×8%×38+6800×4%×38)&pide;139≈(6800×12%×38)&pide;139≈(31008)&pide;139≈223.08元。
加起来每月差不多5607元,是他退休前工资的65%左右,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三、想多拿养老金?
缴费年限能“熬”就“熬”——养老金跟缴费年限直接挂钩,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就多1%的社平工资比例。比如缴38年比35年,每月多拿社平工资×3%的部分,几十年下来差不少;
缴费基数别“躺平”——很多人图省事按最低基数缴,其实你工资越高、缴的基数越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里的钱就越多。比如工资1万却按5000缴,等于主动放弃了“多缴多得”的机会;
视同缴费年限别漏算——改革前的工龄得找单位开证明,比如你1998年参加工作,2014年改革,这16年工龄得算进视同缴费,不然过渡性养老金直接少一大截。
其实事业单位养老金算起来没那么复杂,关键是把“基础+个人+过渡+职业”这四部分拆清楚。2025年要退休的朋友,赶紧翻出自己的缴费记录和视同年限证明,算算“未来能拿多少”;还没退休的,尽量多缴、长缴、按实际工资缴——咱们辛辛苦苦干一辈子,退休后能多拿点,才是最实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