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版图中,辽渔集团作为东北地区渔业的标杆企业,其企业性质一直备受关注。“辽渔集团是国企吗?”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定位,更折射出我国国有渔业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轨迹。成立于1945年的辽渔集团,历经近8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集海洋捕捞、港口物流、客滚运输、海洋食品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事实上,从企业资质、股权结构到经营管理模式,辽渔集团的国企属性有着明确的制度支撑和实践体现。
一、辽渔集团历史沿革
辽渔集团的国企基因可追溯至成立之初。1945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辽渔集团的前身大连海洋渔业公司在辽东半岛大连湾畔诞生,成为东北地区最早成立的国有渔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承担着保障区域水产品供应的重要使命,为国家渔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起点决定了其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也塑造了企业服务民生的根本属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辽渔集团经历了从传统渔业生产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1992年,企业在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登记为辽渔集团有限公司,明确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性质。2009年,集团响应国家极地资源开发战略,代表中国首次开展南极磷虾科学探捕,开启了国企在远洋渔业领域的战略布局。从近海捕捞到远洋开拓,从单一生产到多元经营,辽渔集团的每一次转型都体现了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作为正厅级建制的辽宁省属国企,辽渔集团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近年来,企业主动融入新时代“辽沈战役”主战场,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强化国企的引领作用,成为中国国有海洋渔业企业改革的成功范例。
二、辽渔集团股权结构与治理体系
从法律资质和股权结构来看,辽渔集团的国企属性有着清晰界定。根据企业官方信息,辽渔集团是辽宁省省属国有全资企业,由辽宁省国资委等部门履行监管职责。这一股权结构意味着企业资本全部由国家出资,不存在其他非国有资本的控股或参股情况,从根本上明确了其国有企业的身份。
在治理体系上,辽渔集团构建了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集团实行党委统筹、海陆联动的高效管理体系,在远洋捕捞等关键业务中,通过“党员带头、全员奋战”的机制保障生产作业。这种治理结构既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又保留了国有企业党建引领的鲜明特色。2025年发布的招聘公告中,企业明确标注“国企”身份,进一步印证了其属性的稳定性。
作为省属国企,辽渔集团接受辽宁省国资委、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等多部门的监管,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战略导向。这种监管体系既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营,也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了国企特有的发展模式。
三、辽渔集团产业实践与社会价值
辽渔集团的国企属性不仅体现在制度层面,更落实在具体的产业实践中。围绕海洋捕捞、港口物流、客滚运输、海洋食品四大核心板块,集团构建了完整的渔业产业链,多项业务创造了国内行业第一:国内第一批开展远洋捕捞、第一个远洋渔业上市公司、第一个探索开发南极海洋资源的企业。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上的独特优势。
在战略产业布局中,国企的引领作用尤为突出。2024年,集团投资建造的“福兴海”轮成为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2025年单船捕捞量突破7万吨,标志着我国极地渔业跃居世界一流水平。这一突破不仅体现了国企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实力,更实现了国家在极地资源开发领域的战略突破。
作为国有企业,辽渔集团始终践行社会责任。集团拥有东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和12.5万吨库容的保税冷库群,在“保畅通、保民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2024年预计利润增长超100%,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国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国企力量。
以上就是有关【辽渔集团是国企吗?点击了解】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大家参考。从历史传承到现实实践,辽渔集团的国企属性有着充分的依据和体现。作为辽宁省省属国有全资企业,它既承载着保障国家渔业安全的使命,又在市场化改革中不断焕发活力。近8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辽渔集团的国企底色不仅是一种制度标签,更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根本保障。在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中,这家老牌国企将继续秉持“红色基因、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向海图强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