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3DNAND闪存芯片作为信息时代的“粮食”,其自主可控能力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安全底线。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凭借自主创新的Xtacking®架构技术,已成长为全球第五大NAND闪存供应商,2025年市场份额突破5%,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突围的标志性企业。随着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长江存储是国企还是央企?”这一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要厘清这一身份定位,需要从企业股权结构、管理体系和战略定位等多维度深入剖析。
一、国企与央企的核心区别
要明确长江存储的企业属性,首先需要区分国企与央企的核心差异。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出资设立并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控制权的企业,涵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中央企业(简称“央企”)则是国有企业中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直接管理的企业,通常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
从管理层级来看,央企属于“国家队”序列,直接接受中央部委的监管指导;而其他国有企业则由地方政府或相关机构管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出资人和监管主体的不同:央企的资本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而地方国企则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这一区别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布局、资源调配方式和经营目标侧重。
二、长江存储股权结构透视
长江存储的股权架构清晰展现了其地方国有企业的属性。根据最新股权信息显示,长江存储由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控集团”)主导控股,而长控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为武汉芯飞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6.89%),第二大股东为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38%),均为武汉市属国有企业。虽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一期、二期)合计持有长控集团23.66%的股份,体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但并非控股股东。
这种股权结构表明,长江存储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地方国资手中,其日常经营管理主要接受湖北省及武汉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企业注册地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的核心实施主体,其建设和发展始终与地方产业规划深度绑定。2025年4月,长江存储获得湖北本地企业增资16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其与地方经济的紧密联系,也印证了地方国企的身份特征。
三、长江存储战略使命与发展实践
长江存储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坚中的使命担当。作为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的具体承载者,其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3DNAND闪存国产化的战略任务。通过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模式,长江存储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技术突破:2017年成功研制中国首款3DNAND闪存,2024年量产第二代Xtacking®架构产品,2025年实现向三星电子输出混合键合专利技术,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尖端存储技术的企业之一。
这种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国企体制的支撑。截至2024年,长江存储已拥有8000余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5%,累计申请专利超8000项,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在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时,国企身份赋予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尤为关键。2024年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后,企业仍能持续推进技术迭代,正是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保障。
以上就是有关【长江存储是国企还是央企?是国企】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大家参考。长江存储作为地方国有企业,既保持了市场化经营的灵活性,又承载着国家战略使命,这种双重属性使其在全球存储芯片竞争中形成了独特优势。其发展实践证明,地方国企在关键技术领域同样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探索出了可行路径。随着存储芯片国产化进程的深入,长江存储的国企身份将继续为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保障,推动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